有个故事特别戳心窝子:一位太太,好多天了,天天抱怨对门的邻居懒,洗衣服都不干净——因为她老瞅见人家晾出来的衣服上有“斑点”。
后来,一个朋友到她家做客,顺手把她家窗户上那层厚厚的灰给擦了擦。你猜怎么着?太太再一看,对门衣服干干净净!哪是什么斑点,原来全是自家窗户玻璃上的污渍在“作怪”。
这事儿小吧?可道理深了去了:我们啊,眼睛总习惯往外瞅,挑别人的刺儿特利索,轮到看自己,那“心窗”上糊的灰,倒常常视而不见。
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?老子那句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说得太到位了。真明白自己,比看透别人难多了。我们太容易像那位太太,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指指点点,评头论足,唾沫横飞。
可自己呢?关起门来,多久没好好照照“心镜”了?看见别人身上有“泥点子”,立马就跳起来嚷嚷,却不想想,自己裤腿上是不是也沾着灰?
所以说,“擦玻璃”这事儿,光心里明白“窗户脏了”还远远不够。关键得撸起袖子,真动手去擦!这需要点狠劲儿,像鲁迅先生讲的那种“真正的勇士”——得敢把自己扒拉开来看,直面那些不咋好看的“惨淡”和“淋漓”。
发现自个儿有问题了,别躲,别装看不见,硬着头皮也得认,然后吭哧吭哧去改。这才是真进步、真变强的路数。
那这“心窗”具体咋擦?法子其实挺实在:
1. 多啃点书: 好书是智慧的砂纸,能帮你打磨掉思想上的锈迹和蒙尘,看得更透亮。
2. 多听人唠: 别光顾着自己叨叨,听听别人怎么说,特别是跟你想法不一样的声音。这能帮你把“窗户框”撑大点,视野开阔了,偏见自然少。
3. 常“复盘”:隔段时间就静下来想想:我最近那事儿做得地道不?那句话是不是说拧巴了?像定期给玻璃做清洁一样,勤快点儿,别让灰积太厚。
老祖宗有句顶顶实用的话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 别人啊,其实就是咱的一面活镜子,照出咱自己看不见的“后脑勺”。
时刻记得常擦擦自家“心窗”那层灰吧!当你眼前那片玻璃清亮了,看人看事才能少点想当然的偏见和误会,多点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包容。这么一来,跟人相处顺当了,自己心里也透亮了,脚下的路,走起来自然更稳当、更明白。
图片
别人啊,其实就是咱的一面活镜子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